close

廣仁堂中醫診所減重 中醫減肥 你該了解數十年有效經驗的中醫診所經驗技術~
中醫減肥需要強調身體體質,只要能識別出個人肥胖的因素,然後根據個人的體質和症狀,施以正確的為個人配製的科學中藥,減肥成功可被期待,已經有很多成功案例。這也是我們在中醫減重減肥領域有信心的原因。
廣仁堂中醫診所診所使用溫和的中藥使您成功減肥而無西藥減重的副作用,也可減少病人自行使用來路不明的減肥藥所產生的副作用,不僅可以成功減重,配合飲食衛教得宜,就可以不復肥。
廣仁堂中醫診所多年成功經驗,為您提供安全,有效的減肥專科門診。

中藥減重和西藥減重差異性:
目前普遍流行的是藥物減肥法,藥物減肥法分為中藥減肥法和西藥減肥法。有些人也會選擇抽脂等醫美方式。
但是在我們全套的中藥減肥計劃中,除中藥外,還有埋線幫助局部減肥的方法。
西藥減肥,除了雞尾酒療法外,早年流行的諾美婷也是許多人用西藥減肥的藥物。
但是近期大多數人都開始轉向尋求傳統中藥不傷身的方式來減肥,同時可應用針灸,穴位埋入等改善局部肥胖。

許多人不願嘗試中醫減重最大原因:
減肥的最大恐懼是飢餓。廣仁堂中醫診所客製化的科學中藥。根據個人需要減少食慾,但是又不傷身,讓您不用忍受飢餓感
讓您不用為了減重,而放棄該攝取的營養。
如果您一直想要減肥,已經常試過各類坊間的西藥還是成藥,造成食慾不振或是食慾低下,甚至出現厭食的狀況,營養不良的情形


請立即尋求廣仁堂中醫診所的協助,我們為您訂做客製化的減重計畫,幫助您擺脫肥胖的人生!

廣仁堂中醫診所深獲在地居民的一致推薦,也有民眾跨縣市前來求診

醫師叮嚀:病狀和體質因人而異,須找有經驗的中醫師才能對症下藥都能看到滿意的減重效果。

廣仁堂中醫診所數十年的調理經驗,值得你的信賴。

ERMOII548548EEMNNKOE

 

內容簡介

  繼紐約時報暢銷書《2100科技大未來》後
  弦論奠基人、當代物理學大師 加來道雄
  預言改造火星、星際旅行、長生不朽與後地球時代的終極命運


  21世紀地球的下一步是什麼?當鋼鐵人馬斯克揭露其醞釀已久的太空旅遊計畫、波音公司總裁米倫伯格表示太空發射系統已臻成熟,全球產業鏈移轉、科技股應聲上漲,新一波太空科技競賽宣告正式開打,年輕世代可望於有生之年在火星上踏出重要的一步。
 
  但民眾更好奇的是,投入數兆美元的科學研究,究竟要將人類帶往何方?
  未來的人類是否可能移民太空站、火星,最後離開太陽系?尋找比地球更宜家家居的行星?

 
  先進國家的科學家早在列舉移居星球的名單,任一星球只要水源日照充足、溫度適中,而且重力和地球相仿,移居外星將不再是夢想。同時太空產業也提出自己的選項:人類不只能移居外星,也能發展月球生物圈、星際旅遊以及小行星挖礦。甚至過往危險又耗費巨大的火箭,如今都有解決方案:移民者可搭乘太空電梯,從地面前往停在大氣層外的大型星艦,再也不用承受火箭發射之苦;又或者搭乘「彗星高速公路」,不耗費過多太空梭能量,就此永遠離開太陽系。
 
  科學即國力,加來道雄深受美蘇太空競賽、科幻小說大師艾西莫夫,以及經典科幻影集《星艦迷航》啟蒙,投身物理研究,並奠基了實踐當代科技的超弦論。他也指出,核子火箭、反物質引擎、光帆、奈米探測太空船和新型星艦動力等先進構想已被提出;同時當代科技如3D列印、量子電腦、人工智慧、機器人、生物科技、基因治療等技術也日益進步。影視作品中的移民外星將不再是夢想,而是下個世紀的趨勢,新一代的太空研究熱潮將捲土重來。

名人推薦

  江瑛貴/清華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
  李景輝/中央研究院天文暨天文物理研究所副所長
  高涌泉/台灣大學物理學系教授  
  陳文屏/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講座教授
  黃崇源/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所長
  溫文鈺/中原大學物理系暨研究所教授
  ──專業推薦

好評推薦

  加來道雄教授不是一般科普作家,把已知的知識寫成易懂的文字,而是根據已知的科學定律,大膽預測人類的未來。這種討論「未知」的課題,必須透徹瞭解「已知」,除了深厚科學與哲學素養,還得有令人讚賞的創意。──陳文屏/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講座教授

  將來太空旅行可能不再是夢想,人類可以隨時造訪,甚至移居其他星球,成為宇宙公民。本書作著理性探討各種挑戰及可能性,富有啟發性,或許有一天,我們會用上。──李景輝/中央研究院天文暨天文物理研究所副所長

  地球就如人一般會生老病死。因此人類即使沒因為自己的愚蠢而毀滅自己,也終須面對因大自然環境改變所造成的末日。本書探討人類要如何才能擺脫各種自然的末日而持續在宇宙間生存!──黃崇源/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所長

  本書點出隨著太陽的演化,我們的地球終將不適人居,而人類必將離開地球與太陽系。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許多系外行星,為了幫助人類適應未來的環境,天文物理與太空科技將成為最熱門的領域!──江瑛貴/清華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

  加來博士條理分明、深入淺出,從火箭發展史一路講述至行星形成,亦闡釋人類如何移民火星或甚至氣態巨行星(木星、土星)的幾顆岩石衛星……《離開太陽系》熱情洋溢,處處流露「我們一定能做到」的強大影響力。──《華爾街日報》

  理論物理學家加來道雄精彩描繪人類在其他行星生存繁衍的多種可能方式。加來堅信「人類若不離開地球、終將走向淪亡」,從人類航向太空的簡史切入,再轉向目前由多位億萬富翁主導(如貝佐斯、布蘭森、馬斯克等人)重返月球、探索火星的種種付出和努力。……加來維持他一貫清晰易懂的敘事觀念,另以多部科幻小說和《銀河飛龍》等流行文化輔助說明;加來的科普書一向是暢銷榜常客,《離開太陽系》無疑又是一本長銷之作。──《出版人週刊》

  加來道雄以現有的科學概念為讀者打下基礎,再推開一扇扇想像之窗,讓讀者想望千餘年後可能的文明發展進程。他尤其擅長從膾炙人口的科幻作品尋找詞彙、汲取靈感。從漫威的《鋼鐵人》以至諾蘭的《星際效應》,他信手拈來,利用大眾共享的文化經驗引述觀念、建立平台,探索遙遠未來的諸多揣測猜想。──《紐約時報書評》ADAM FRANK

  加來道雄秉持一貫的樂觀與穩歛,為讀者描繪一幅幅引人入勝的新奇場景,闡述人類如何在不違反自然法則的前提下、克服重重難關,翱翔宇宙。作者亦一如往常、將觸角伸向其他領域,進一步著墨太陽系外行星、延年增壽的急進研究、智慧機器人、以及安居移民於新世界的細節構想。──《科克斯書評》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加來道雄 Michio Kaku 教授/超弦論奠基者、當代物理大師


  日裔美籍科學家,現為紐約市立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也是國際公認的理論物理學權威。哈佛大學畢業,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物理博士,是建立「超弦理論」的科學家之一,現為。紐約市立大學(CUNY)理論物理學教授。他寫了幾本頗受歡迎的物理教科書,成為許多一流實驗室的指定讀物。過去十年來,他在紐約市電台主持一個現場call in、全美播放,相當受聽眾歡迎的科普教育節目。

  他從小喜歡閱讀科幻小說,尤其深受艾西莫夫啟蒙。由於當時小說充斥著交待不清的物理情節,促使他長大後立志從事理論物理研究。著作包括《穿梭超時空》(商周)、《平行宇宙》(暖暖書屋),以及近年來的《2100科技大未來》、《2050科幻大成真》等,新書《離開太陽系:移民火星、超人類誕生到星際旅行,探索物理學家眼中的未來世界》中文版於二○一八年底問世。目前加來道雄和家人定居紐約。

譯者簡介

黎湛平


  動物醫學相關科系畢業,譯著類型多元,譯有《表觀遺傳大革命》、《聽見海底的形狀》等。

 

目錄

致謝
前言
引言:邁向多行星族類

=第一部= 脫離地球
第1章    準備升空
第2章    太空旅行的新黃金年代
第3章    開墾天際
第4章    火星大夢
第5章    火星:地球的後花園
第6章    類木行星(氣態巨行星)、彗星以及其他

=第二部= 邁向星際之旅
第7章    機器人上太空
第8章    打造星艦
第9章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和宇宙眾行星

=第三部= 永存宇宙
第10章    永存不朽
第11章    科技與超人類主義
第12章    尋找地外生命
第13章    先進文明
第14章    脫離宇宙

注釋
延伸閱讀

 
 

前言

  七萬五千年前的某一天,人類差點就滅絕了。

  當時,發生在印尼的強烈爆炸送出鋪天蓋地的濃厚煙灰和碎石,覆蓋方圓數萬哩大地:這場雷霆萬鈞的多峇火山(Toba)大爆發,為地球近兩千五百萬年來排名第一的火山爆發事件。這次噴發揚起近兩千六百八十立方公里的塵土,規模難以想像,導致今日馬來西亞與印度大部份地區皆覆上厚達九公尺的火山灰。最後,這批有毒煙塵飄洋過海來到非洲,所經之途無不留下死亡與毀滅的痕跡。

請想像一下這場巨災所導致的混亂:蔽日灰雲和滾燙高溫襲擊我們的老祖宗,許多人被濃厚的煙灰及塵土嗆死或毒死;接著,「火山冬天」(volcanic winter)隨之而來,溫度驟降,眼見所及盡是植被凋零、野生動物橫屍遍野的淒涼景象。人類和動物被迫在荒蕪土地上尋覓所剩無機的食物、且大多死於飢餓,彷彿整個地球都陷入瀕死狀態。活下來的寥寥數人只有一個目標:在死亡之幕落下以前,他們得盡可能逃得越遠越好。

  說不定你我身上都能找到這次巨變的明確證據。

  遺傳學家注意到一件不尋常的事實:任兩個人身上帶有的遺傳因子(DNA)幾乎完全一致;相對的,任兩頭黑猩猩的遺傳變異卻遠遠大於整個人類族群的遺傳變異。若以數學概念來解釋這種現象,某一理論是推測當年的火山爆發奪走絕大多數人的性命,只留下一小撮活口──約莫兩千人;然而不可思議的是,這幫髒兮兮、衣衫襤褸的人類竟成為亞當和夏娃,繁衍後代遍布整個星球。故你我幾乎都是彼此的複製體或兄弟姊妹,咱們的祖先全來自同一群飽經風霜、人數少到可能連大飯店舞廳都塞不滿的人。

  這群人辛苦跋涉、翻山越嶺,橫越貧瘠大地,但他們可能壓根沒想到:將來有一天,他們的子孫將統治這星球的每一個角落。

  今天,我們凝視未來,發現兩千五百萬年前的那次事件說不定就是未來地球大浩劫的預演彩排。我個人是在一九九二年意識到這件事的。當時,我聽見一則驚人的消息,說是科學家首度發現一顆繞著遙遠恆星轉動的行星;憑著這項發現,天文學家證明在我們的太陽系之外還有其他行星存在。那是人類對宇宙認知的一次大躍進;然而接下來,當我知道那顆系外行星繞著一顆死掉的恆星「脈衝星」(pulsar)轉動──脈衝星是超新星爆炸殘留的星體,而那場爆炸可能摧毀行星上可能出現的所有生命──我反倒難過起來。就科學所知,若鄰近恆星發生爆炸,沒有任何生物能頂得住恆星爆炸所釋出的核子級威力。

  於是我開始想像:那顆行星或許曾有過文明。該文明意識到自己的母恆星(太陽)正處於垂死邊緣,急忙造出一支或能將他們送往其他星系的大型太空艦隊。那顆行星想必也曾處於極大的混亂:驚惶絕望的居民爭先恐後、搶奪逐一啟航的船艦上所剩無幾的空位。我想像那些被拋下、即將面對最終命運──太陽爆炸──的人,內心有多麽恐懼。

  人類總有一天終會遭遇某種滅絕等級的大事件,這和物理定律同樣無可避免、必然發生。但我們是否能像數千萬年前的老祖宗一樣,懷抱決心和毅力,絕處逢生、力挽狂瀾?

  概略瀏覽一下地球出現過的生命形式,從顯微鏡底下的細菌到高聳參天的森林、移動緩慢的恐龍和主宰地球的人類,我們發現,超過九成九九最後都會滅絕。這表示滅絕乃家常便飯,且情勢對我們極為不利。挖開你我腳下的土地,那些出土的化石記錄正是許多古老生命形式曾經存在的證據,最後卻僅有極小部份得以存活至今。在人類出現以前,地球曾出現過數百萬種物種、也都各自有過一段風光日子,然後漸漸死亡消逝。這就是生命的故事。

  不論我們有多珍惜那教人心醉、浪漫至極的落日餘暉,或清新拂面的海風,或溫暖怡人的夏日,這一切終究會結束。這顆行星總有一天將不再適合人類居住。大自然終將背棄你我,如同祂對其他所有滅絕生物所做的一樣。

  地球浩瀚的生命史顯示,生物體在遭遇不友善的生存環境時,只有三條路可走:要嘛離開、要嘛適應,否則只能等死。假如我們把眼光轉向未來、並且看得夠遠,會發現人類終將面臨一場嚴重到不可能適應的巨大災難──我們勢必得離開地球,否則註定毀滅。沒有其他選擇。

  這類災難在過去曾反覆出現,未來也無可避免地會一再發生。地球已然熬過五次大滅絕週期,超過百分之九十的生物亦因此消失;但誠如白晝之後必有黑夜,大滅絕一定會再度發生。

  若以數十年為標準來看,人類此刻面臨的威脅並非自然災害,大多是咎由自取,這都要怪我們自己愚昧無知、短視近利:大氣層開始與我們為敵,於是地球陷入暖化危機;全球局勢最不穩定的幾個地區核武激增,於是人類不得不面對現代戰爭威脅。細菌戰危機亦虎視眈眈,像愛滋病毒或伊波拉病毒這類經空氣傳播的微生物,只要一記噴嚏或咳嗽就能造成威脅,消滅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人類。不僅如此,我們還面臨汙染擴大、地球資源瘋狂消耗的問題;在未來某個時間點,人類消耗的資源可能會超過地球承載量(carrying capacity),終而來到生態末日,導致眾人互相爭奪這顆星球最後殘存的資本。

  除了自己造孽,另外還有幾乎不受人類掌控的自然災害:我們可能在數千年後遭遇另一次冰河時期。過去十萬年間,大部份的地表覆蓋最厚可達八百公尺的堅冰,而荒涼的冰凍大地亦導致許多動物因此絕種;然後在一萬年前,氣候回暖、冰雪融化,這段短暫的溫暖時期使現代文明突然興起,人類也利用這個機會遷徙繁衍;然而,這只是曇花一現的「間冰期」,意即地球在接下來的一萬年內將再度進入冰河期。下一次冰河期來臨時,城市將埋沒在厚如高山的冰雪底下,人類文明也將被堅冰壓碎擊垮。

  另就是,黃石公園底下的超級火山也可能自千年酣睡悠悠轉醒,撕裂美國土地、再以嗆人的有毒煙灰和碎石雲吞沒地球。這座火山最近幾次爆發的時間分別是六十三萬年前、一百三十萬年前及兩百一十萬年前,爆發間隔約七十萬年;循此,我們可能在未來十萬年內遭遇另一場毀天滅地的大爆發。

  若再以百萬年觀之,地球要面對的是另一次隕石或彗星衝擊,情況和六千五百萬年前導致恐龍絕跡那次差不多。當時,有塊縱徑近十公里的隕石衝向墨西哥的猶加敦半島(Yucatán),火紅熾熱的殘骸直上雲霄、復又如雨滴落下。這次爆炸規模比多峇火山爆發大得多,煙塵聚集的灰雲遮蔽日光,導致全球氣溫驟降。植物枯死,食物鏈瓦解,以植物為食的恐龍首先餓死,不久即輪到肉食恐龍命喪黃泉;到最後,地球上約九成的生物因這場大浩劫而消滅殆盡。

  幾千年來,人類樂觀地罔顧現實,忘了地球其實是漂浮在極可能相當致命的岩石池中;直到最近十年,科學家才動手計算一場大衝擊可能造成的實際風險。現在我們知道,橫越地球軌道的近地天體(NEOs)數量達好幾千顆,不時威脅地球上的億萬生命。二〇一七年六月,總計有一萬六千兩百九十四顆「太空石頭」完成編目,不過這些只是已經發現的;據天文學家估計,太陽系內或許還有數百萬顆未知天體,隨時可能與地球擦身而過。

  有次我訪問已故天文學家卡爾.薩根(Carl Sagan),談到這類威脅。他特別強調:我們活在「宇宙靶場」中,周遭盡是危險隱憂。他告訴我,地球早晚會被大型小行星擊中。若能設法照亮這些小行星,我們會看見夜空中充滿成千上萬象徵危機的光點。

  就算我們假設能順利避開這些危險,眼前還有件大事足以令其他危機相形見絀:從現在算起、大概再過五十億年,太陽會膨脹成紅巨星,塞滿天空。屆時太陽將變得極爲巨大,就連地球都將沒入它炙熱的大氣層;如此高熱將使得地球宛如地獄,生物幾乎不可能存活。

  但人類不像其他只能坐困愁城、等待命運降臨的地球生物,我們有能力主宰自己的命運。幸運的是,我們已著手創造各式工具,力抗大自然拋出的難題,讓人類不至成為那注定滅絕的百分之九十九・九之一。在這本書裡,我們會讀到幾位開路先鋒的事蹟,他們充滿幹勁,有遠見也有資源,有能力改變人類的命運;此外也會認識幾位深信人類能在外太空生存並繁衍後代的夢想家。我們還會分析幾項科技的革命性進展,使人類得以跨出地球、在太陽系其他地區──或甚至太陽系外──安身立命。

  不過,如果我們當真能從歷史學到寶貴的一課,那麼這一課肯定是人類會在面臨生存威脅時,一次又一次奮發繼起、正面迎戰,一次又一次達到更高的目標。就某種意義而言,這種探險精神早已嵌入我們的基因、深深刻進你我的靈魂。

  但此刻,我們或許正要面對人類最大的一項挑戰:掙脫地球束縛、奔向外太空。物理法則清楚揭示,人類遲早會遇上威脅基本生存的全球危機。

  生命彌足珍貴,是以不該只出現在一顆星球上,不該任憑行星威脅擺佈。

  我們需要一份「保單」,薩根如此對我說。他的結論是,人類應該成為「雙行星兩棲物種」;換言之,我們需要備案。

  這本書也會帶領讀者探索歷史和挑戰,以及攤在我們眼前的各種可能方案。這條路絕不輕鬆,也會遇上不少挫折,但我們別無選擇。

  從七萬五千年前瀕臨滅絕至今,歷代先祖勇往直前、最後成功殖民整個地球。所以我也希望,這本書能針對將來無可迴避的艱難險阻,列出克服障礙的必要步驟。或許,人類的終極命運就是悠遊移居眾星之間,成為「多行星族類」。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376417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44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連月來,在亞洲地區布局內容多年後,流媒體巨頭Netflix在這片藍海市場的影響力出現了一個小引爆點。 日前,由Netflix聯手周杰倫共同打造的首部華語實境真人秀《週遊記》正在播出:好友方文山、林俊傑、五月天等相繼加盟,一首歌曲搭配一個著名景點的巡迴形式,引來了許多傑迷的懷舊狂潮。 上個月,還有一部Netflix原創的韓語劇《王國》第二季,一上線也即刻登上豆瓣熱門劇集搜索第一名,並且至今還保持著8.3分的高分。 就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Netflix的財報顯示,亞太地區的收入從2017年的5.7億飆升到了去年的近15億美元,翻了近三倍;與此同時,亞洲市場的付費用戶也在兩年內從650萬增長到了1623萬,大約為兩年前的2.5倍。 ... 2017-2019年亞太地區收入和付費會員情況 從初期靠大量的影視劇採買來拉新用戶,到深耕原創劇集內容創作,再到推出低價套餐來吸引當地的低付費意願用戶,Netflix的亞太本土化策略已效果初顯。 從版權購買到深耕原創 近年來,隨著美國的會員增長逼近天花板,迪士尼、亞馬遜、HBO等其它本國流媒體業務蒸蒸日上,Netflix不得不向海外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 ... 圖片來源@三文娛 Netflix將其全球業務劃分成北美、拉美、EMEA(包括非洲、中東和歐洲)和亞太四個地區,近幾年的擴張戰略重點包括人口基數龐大的亞太市場。儘管目前,亞太地區的收入占Netflix全公司收入比的7.3%,但其當下其已經成為了近兩年該公司收入增長最快的地區。 在亞洲,Netflix採用的業務拓展策略是穩紮穩打:先試水版權購買,再逐漸參與直接投資。 早在2016年,Netflix便開啟了亞洲市場的瘋狂採買之旅。 2017年4月,Netflix就與韓國的電視臺JTBC簽訂了涉及600小時節目的版權協議,包括著名的韓國綜藝《Life》《拜託了冰箱》《非正常會談》,韓劇《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等。 同年,國內的一些劇集版權也大量被Netflix購得,包括懸疑網劇《白夜追兇》,還有此前在國內曾引發觀劇浪潮的《甄嬛傳》《瑯琊榜》《偽裝者》《羋月傳》等等。去年,在電影方面,《流浪地球》《動物世界》等也納入了片庫。 就在今年1月20日,Netflix宣布獲得了吉卜力工作室的21部電影在全球190個國家的播放權,其中包括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片得主《千與千尋》,還有《幽靈公主》《魔女宅急便》《龍貓》等作品。 在對亞太地區的內容製作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後,Netflix也開始參與許多亞洲本土影視綜藝劇集的投資,從而更加深入的介入亞太市場影視劇全產業鏈的製作。畢竟,建立自身強大的IP護城河,才是Netflix在亞洲站穩腳跟的根本。 2018年7月,Netflix宣布一口氣預定了自身投資為主的《機動奧特曼》《拳願阿修羅》《大炮破壞者》等9部日本動畫,遵循著優質漫畫、經典IP改編的作品優先的邏輯,加速打開了日本市場。 同年11月,Netflix宣布了一系列來自印度的原創影視作品計劃,其中包括8部電影和1部原創劇集。2019年,Netflix在印度布下了18部原創劇,在2020年產量增加到33部,斥資4.2億美元。 2019年,Netflix更是迎來了韓國自製內容的大爆發。被稱為韓版《權力的遊戲》的《王國》第一季在IMDb和豆瓣均給出了8.3和8.5的高分,浪漫校園愛情劇《因為初戀是第一次》《喜歡的話請響鈴》也收穫了不錯的口碑。 ... 綜合Netflix在亞洲各地區的內容布局,其核心是執行「立足本土、堅持好萊塢品質」的戰略。 Netflix曾表示,他們在打造海外原創劇集時,不會割裂地選取本地元素來迎合其它國家的審美,而是把深具地方特色的內容分享給全世界。因此,Netflix會給予當地導演充分的內容施展空間。 當然,作為製片方,Netflix也有其自身的堅持。據《新京報》報導,在快速掌握本地的創作題材和合作流程後,Netflix用好萊塢工業的嚴格標準來要求原創劇,所有劇集都必須擁有電影的質感。 《王國》的導演金成勛在韓媒採訪中提及Netflix對後期製作的高要求:「雖然我也不是很清楚一些專業用語,不過一般的電影都是用2K製作,只有製作高畫質CG時才會採用4K作業,但我們這次是全部採用4K,耗費掉了2到3倍的力氣。」 Netflix對投資作品的品控,可見一斑。 進擊阻礙:帶寬、盜版與本土競爭 儘管Netflix在亞太市場已經小有成績,但這其實是一路披荊斬棘而來的。面對Netflix拓展市場時遇到的問題,它見招拆招,採取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 Netflix想要打入亞太市場的第一困境在於亞洲部分地區不夠完善的基礎設施——移動寬頻的普及率不夠。 連貫流暢的流媒體內容觀感離不開網速較高的寬頻來傳輸數據。在韓國和日本,快速寬頻的滲透率顯然不是問題:韓國大約有90%的公民可以使用快速寬頻,日本則有1.85億行動網路用戶。然而,在東南亞,6億人口中可以使用寬頻服務的市場只占1/12;印度地區的網際網路用戶也只有4.62億,而所有網際網路用戶中也只有三分之一可以享受暢通無阻的網速。 由此,Netflix專門針對印度提供了低速率版本的視頻,優化了視頻壓縮和不同場景下的視頻編碼,從而使視頻播放更流暢。與此同時,由於印度停電也較為頻繁,PC服務在一些地區會存在體驗問題,因此,Netflix推出了移動端的本地下載功能,可以讓印度用戶更好地觀看完整的內容。 布局亞洲市場的第二大難題在於當地許多用戶的低付費意願。而低付費意願的根本原因在於亞洲地區猖獗的盜版內容市場和本土流媒體低廉的會員價格。 根據微軟提供的數據,在九個亞洲國家和地區隨機購買的166臺個人電腦中,韓國、馬來西亞、越南和泰國購買的電腦都配有盜版軟體,盜版率達到了100%。隨後是印度、印尼、臺灣和新加坡,占比分別為91%、90%、73%和55%。因此,亞洲地區的多數用戶更習慣免費的流媒體服務。 不過,近年來,亞洲的本地付費流媒體也在迅速搶占市場。這些流媒體對Netflix來說是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一方面,成立於2014年的馬來西亞流媒體創企Iflix、成立於2015年的新加坡流媒體公司HOOQ和香港流媒體企業Viu,在亞洲市場具有先發優勢,和基於對本土市場了解的地緣優勢。 另一方面,本地的影視內容很有可能在製作階段就已經獨家銷售給了本土流媒體,因此,本土流媒體在內容方面也有著獨占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當地流媒體具有優勢性的低廉價格是對Netflix最致命的打擊。基於相對可控的低價生產成本,在東南亞,HOOQ和Iflix每月的訂閱費都在2美元左右;在印度,本地流媒體Spuul和Hotstar除了優惠的會員價格外,還提供了大量免費內容。 儘管截至2018年底,Netflix在東南亞市場占有31%的市場份額,但Iflix、Hooq、Viu 各占 22%、15%和9% 的份額,緊隨其後。 因此,近一年來,為了進一步拉新用戶,Netflix在亞太地區一直打著與美國本土差異化的定價策略。2019年,Netflix在美國的基礎會員價是8.99美元/月,而在馬來西亞、印度和日本的基礎會員定價則分別為4美元、6.85美元和5.91美元。 在此推動之下,Netflix自2018年到2019年在印度地區的收入增長了700%,從810萬美元增至了6500萬美元。而日本如今已躋身了美國之外全球訂閱用戶數量前十的國家。 ... 20119年美國之外會員訂閱前十的國家,單位:百萬;數據來源:Comparitech 此外,隨著全球移動網際網路業務的不斷發展,移動端的視頻需求也在持續增長。Netflix最近在亞太地區和本地運營商深度合作,也致力於拓展移動端用戶的規模。 早在2017年,Netflix打入韓國市場之初,就談下了和韓國本土移動運營商LG Plus的大單,依靠綁定套餐每季度拉新了20萬至30萬用戶。2019年,針對人均收入不高的印度、印尼,Netflix推出了優惠的移動端套餐,印度是2.88美元/月,在印尼售價約3.59美元/月。 當然,亞洲不同地區的購買力顯然是不同的。Netflix也沒有一味地對所有國家採取無差別的低價策略。畢竟,Netflix近年來在內容上的花費水漲船高,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分別投入了89億美元、130億美元和150億美元。這些巨額投入顯然需要合理的會員收入來維持。 考慮到新加坡相對較高的消費能力,Netflix自2020年起,宣布將流媒體套餐價格提升為一臺設備11.98新元、兩臺15.98新元、四臺19.98新元,相比之前分別提升了1新元、2新元和3新元。 基於內容、技術、定價等多個方面的本土化策略,歷經數年,Netflix終於殺出了傳統的歐美市場,在亞太各地區逐個擊破,攻城略地。 去年11月,Netflix執行長黑斯廷斯表示,自Netflix在亞太地區推出服務以來,已經為亞洲觀眾量身定製了180多部作品。2020年,還將上線的包括64部亞洲影視劇。由此可見,接下來,Netflix還將不斷擴建亞洲的內容版圖。 在亞太地區,儘管Netflix還要繼續面臨本土企業Iflix、HOOQ和Viu等的競爭,但至少它與還在重點發力國內市場的迪士尼、亞馬遜和蘋果等企業相比,擁有著海外市場的先發優勢。未來,這家面臨著國內增長瓶頸的老牌流媒體巨頭,定會持續深挖亞太這片藍海市場。(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 陶淘) 參考資料: 《Netflix的困境與挑戰:爭霸亞洲的史詩戰略》,《新京報書評周刊》,作者:黃依琳; 《Netflix的亞洲進擊之路》,文化產業評論,作者:安福雙; 「Netflix Gains Strength in South Korea, Inks Two Deals」,Market Realist, author: Namrata Sen Chanda.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entertainment/oqzjvrq.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807921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田尾減重中醫調理員林減重中醫診所門診諮詢和美控制食慾方式的中醫減肥方式彰化手臂瘦身中醫診所
田尾減肥中醫門診諮詢 集集經絡刮痧能減肥 針對肥胖減重瘦身推薦的南投中醫診所仁愛鄉手臂瘦身中醫診所 員林腹部瘦身中醫診所 鹿港中醫減重哪間有效,大家都推薦這間診所彰化芬園臀部瘦身中醫診所 竹塘有效減肥中醫的中醫減肥方式 草屯專業減重減肥中醫門診推薦彰化虛胖中醫減重方式 埔心減肥中醫門診諮詢 穴位埋線減重效果好的員林中醫診所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趁早剁手下單 的頭像
    趁早剁手下單

    趁早剁手下單

    趁早剁手下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