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CV155VD5RRV515DV |
美國最會寫作的外科醫生阿圖·葛文德寫了一本《清單革命》,從醫學、航空學、建築學等多個領域的實例分析,論述在項目管理中怎樣利用清單去規避無能之錯,把清單賦予了偉大的責任,告訴人們怎樣通過清單持續,準確、安全的把事情做好。 清單的價值不言而喻,不光在項目管理中,我們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清單也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和使用,把它作為管理生活的思維方式和工具。但現實的問題是,並不是每個使用清單的人都獲了正向效果,它反而成為很多人降低效率損害積極性的幫兇! ... 為什麼清淡對你毫無效果? 1、沒有重點,鬍子眉毛一把抓 我們使用清單,大都是為了避免遺忘重要事項或者是讓事情更有條理,更有甚者單純的把清單看作是一個僅僅幫助我們列出計劃和任務的工具。雖然看起來也沒有什麼問題,但是這種認知容易使我們無效且過度的使用清單,因而並不能達到我們所期的功效也是必然。 清單,應該是幫助我們組織任務和項目,並突出其中最重要或是優先級靠前的那些內容,從而合理分配我們的注意力和精力,防止我們在不太重要或沒有意義的事情上花費過多的時間,確保完成那些重要我們真正想做的事。 2、清單冗長,決策疲勞,陷入難以完成的漩渦里 我見過身邊太多人使用清單都是把腦子裡所有想做的事一股腦都列出來,哪怕是日常瑣碎無比的小事。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清單會顯得很長,待辦事項很多,看似好像可以很充實的度過每天。 心理學家巴里·施瓦茨說:如果我們擁有的選擇越多,那麼在這些選擇之間做出決定的能力越差,我們所面臨的焦慮就越多。 過於冗長的清單不僅會分散你的精力,很容易把你的注意力從更重要的工作上轉移開,增加了完成的難度,間接的給了你拖延的藉口;而且過多的任務清單就意味著大腦要在不同的選擇里做更多的瑣碎決定,消耗我們的認知資源,造成決策疲勞,使得理性決策的能力被大大削弱,破壞了執行力。如此往復,我們便會陷入自責埋怨自我懷疑的消極情緒中。 3、把待辦事項清單變成了願望清單 有人說: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深以為然,尤其放在清單管理這樣的任務組織中。 沒有最後期限的清單就像是單純的願望清單,動力缺乏,沒有緊迫感,任務堆積,不到最後一刻絕不使出所有能量全力以赴。 設定截止日期不僅能幫我們對抗拖延,賦予行動更大的驅動力,激勵我們及時去完成任務,而且有助於我們衡量時間管理的效率,幫助我們去根據需要分配時間和精力,靈活的切換不同的任務。 實際操作上,截止日期預留的時間應該少於我們實際完成任務需要的時間或是我們認為需要的時間,因為時間過於充裕,會削弱我們的積極性,降低行動效率。 ... 4、執拗方法論,忽略了清單管理的內核 清單作為一種十分有效的任務管理工具,值得我們去學習鑽研,找到適合我們的方法和技巧。可是,如果你過於關注方法論的研究,焦點總是集中在清單使用技巧的探索上,甚至反覆更換不同的清單工具,使用不同的清單管理方式,正如你反覆糾結於是使用電子工具還是紙筆還進行清單管理一般。這樣本末倒置的做法可能會讓你成為清單工具使用的大神,卻背離了我們使用清單的初衷——更有效率的完成目標任務,對你生活效率的提升幫助便微乎其微了。 所以,不管什麼樣的清單工具,使用怎樣的清單管理方法,只要有助於完成目標即可,沒有必要執拗在清單表層的管理上,怎樣科學有效的落地踐行才是王道。 清單管理的正確打開方式 記憶的工具,包括清單,會強迫我們凝聚更多精神在我們必須記住的信息上,記憶工具會提供一個組織架構,會賦予信息坐標乃至於意義。 根據優先級,有選擇的製作清單 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美國管理學家科維提出的時間"四象限"理論,即把任務根據重要和緊急兩個維度劃分為四個象限:重要且緊急、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及不重要也不緊急。所有的事項都可以劃分到這四個不同象限中去,指導我們合理高效的處理工作。 在清單管理中,四象限法同樣是我們必不可少的思維工具,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在進行清單羅列時,我們要避免任務冗雜,必須根據重要緊急程度對清單的數量進行限制,剔除掉那些過於瑣碎或者當前實施難度較大的一類任務,精簡篩選的過程可以使我們真正明確哪些任務是真正值得我們花費時間和精力且有能力去完成的。 第二,在確定的事項清單里再次劃分優先級,將時間和精力傾斜在高價值或者緊急的任務中,井井有序,專注在行動中,不至於手忙腳亂,首尾難顧。 要完成所有的事,時間永遠不夠;但只做重要的事情,時間永遠都夠用。清單的存在價值不是讓我們按部就班的完成所有工作,而是有選擇有重點的去完成真正重要的事情。 明晰目標價值,明確任務場景 我們羅列清單是把目標清晰化具象化的過程,是為了促使自己採取行動,目標價值越明晰,結果越確定,我們越可能採取積極果斷的行動。換句話說,就是我們要知道每條清單要完成的背後原因是什麼,如果可能的話,把這個特定目標附加到每條清單上,促使我們更有動力去完成任務。 同時,對於每條清單,我們也應該明確合理的任務場景。比如健身,只有在空閒業餘的時間去戶外或者健身房才能達到應該有的效果。所以,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配合自己合適的思維和情緒,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我自己為例,在近期的目標清單中明確了周更的寫作任務,我會把明晰的目標價值附在清單上,即獲得平臺認可,實現青雲計劃獲獎,實現自我期待的知識變現,這是一項長目標,所以我會定期去檢查審視目標的進度;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會固定在晚上或者周末的時間在家裡進行大量的閱讀和寫作,白天工作的時候也不會分心去思考怎樣創作,任務場景的約束會讓我在不同的時間保持不同的專注度和行動力,做事就會更有效率。 ... 更新調整,保持清單精簡可行 在日常的任務管理中,我們可能面臨的問題就是,隨時向清單中添加新的任務,使清單會變得越來越冗雜,以至於難以管理。這時,適時的調整修減清單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通常,待調整修剪的清單有以下幾種:願望、含義不明確得任務、承諾和決心。這一類目標與平常的待辦事項有所區別的,一般被表述的過於寬泛或者模糊,雖然有一定的目標價值,但缺乏可操作的細節,實施起來往往需要打破原有的習慣思維,無形之中增加了行動的難度。所以,對於這一類目標,不妨等在自己完全做好心理和行動上的準備後,把目標具象分解開來,落實到每一條可以踐行的行為清單上。 只有剔除了不必要不可行的任務,使清單保持精簡整潔,清單上的任務都指向特定目的,我們的行動力才不會受到影響。 回顧復盤,"已完成清單"自我驅動 清單任務的回顧與復盤同樣至關重要,可惜的是很多人都忽略了這一步的價值。定期的回顧能讓給我們直觀的了解所有任務當下的進度情況,好確定接下來的行動重點,合理分配時間和精力。而對於已經完成的清單任務,需要做科學的復盤,衡量任務完成情況,找出不足和值得改進的地方,將可複製的經驗提煉出來,指導以後的清單目標。這個過程看似花費了額外的精力,卻在我們對清單在管理的過程,使我們能更好評估各任務的進度,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規劃或調整任務的優先級。 為了解決缺乏行動力的苦惱,你可以製作一個"已完成清單",將我們完成的清單記錄下來,尤其是那些高價值的任務。這樣做是對自我行動力的肯定,激發你更多的驅動力去完成待辦事項清單。當然,前提是這種方法對你奏效。 清單管理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和積累方才顯現效果價值的事,所以不可操之過急、急功近利。掌握科學有效的清單管理方法,保持目標行動的長期一致性,必然會享受到清單之於你的複利價值。 ... 建立自己的人生清單系統 查理·芒格說:"為什麼聰明人會經常犯傻?是因為他們沒有使用我推薦的方法——把主要的模型列成一個清單,並在跨學科的方式上加以綜合應用。" 查理·芒格成功的投資生涯中,清單思維可以說是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正是靠著持續不斷的收集和研究各行各業中的失敗案例,並總結原因排列成做出決策前的檢查清單,使得查理·芒格在決策上幾乎從不犯重大錯誤。 可見清單思維在人生管理中的價值。 所以,搭建一個屬於你自己的清單系統是十分必要的。 出門旅行,利用清單思維規劃行程:制定攻略,擬定行程,必備物品。可以幫你節約時間,節省成本,更重要的是讓你旅行的更從容有度,玩的更舒心暢快。 居家生活,利用清單思維管理瑣碎家務:日常購物,記帳理財,事項備忘。可以減輕壓力,讓生活井然有序,輕鬆愉悅。 時間管理上,可以學習柳比歇夫的清單思維,記錄每日的事項安排和時間消耗,定期統計分析時間利用的效率,自己時間的使用狀況一目了然,方便進行時間的分配管理,提高行動效能。 清單邏輯的背後是是對事項的科學規劃和對經驗的反思總結,是理性思考和深層次思維方式的體現。你的人生有多少種可能,取決於你的思維方式和行動能力,所以,不妨先從一張小小的清單開始,讓人生管理邁上高效的臺階,給自己創造更多一種可能。
OKAPI 推薦
-
文/玉山社編輯部2019年06月28日
【編輯室報告】大人常說,我們必須「立足台灣,放眼世界」,然而,所謂立足台灣,到底是怎麼個立足法?除了感受當下正在發生的事,回溯曾經發生的歷史,也是十分重要的過程。《典藏台灣史》是由前國史館館長張炎憲教授規畫而成的台灣史鉅作,集結了劉益昌、詹素娟、林偉盛等學者之力,論述史前時代、
內容簡介
當代台灣史與人民的生活密切相關,更與現狀直接連結。無論是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乃至於目前的政經情勢,甚至包含此刻的國際狀態,都與戰後台灣歷史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因此,梳理戰後台灣史,應該考量人民所生存、存在的時空環境,包括現實的制度規範、國家運作的狀態,以及與國際社會互動的情況。
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的李筱峰,與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長、政治大學文學院院長的薛化元聯手,參考各種史料,詳述戰後台灣70多年來發生的重要事件,以及台灣社會在政治、經濟層面的巨大變化。
在台灣史研究目光越來越集中於生活史、文化史的當代,兩位學者再次檢視戰後台灣在政治經濟上的發展,正視不同時代的政治體制或政策,帶給台灣的影響。除此之外,他們更討論台灣主體性的建構與形成,體現台灣史對當代台灣的意義與重要性。
=《典藏台灣史》套書介紹=
全套共七冊的《典藏台灣史》是以全面性觀點,論述史前到當代的一套台灣史鉅作。
張炎憲教授生前推動台灣史普及化,主張由台灣人自己書寫具有主體性觀點的台灣史。因此,思考這套書的內容時,便希望導入晚進的研究成果,促進台灣社會對台灣歷史的瞭解、提升台灣意識。
我們常說:「立足台灣,放眼世界。」然而,立足台灣,除了看見當下與未來,更要回溯過去,瞭解前人如何在這片土地落地生根、汲取多元文化養分,而以拼勁和不服輸的精神,一起成就台灣。
本書系套書集結了劉益昌、詹素娟、林偉盛、溫振華、戴寶村、林呈蓉、何義麟、蔡錦堂、李筱峰、薛化元等重要的台灣史學者之力,在台灣主體性的前提下,統整多年研究成果,建構屬於我們這一代台灣人的台灣史觀。
第一冊 《史前人群與文化》
第二冊 《台灣原住民史》
第三冊 《大航海時代》
第四冊 《漢人社會的形成》
第五冊 《19世紀強權競逐下的台灣》
第六冊 《台灣人的日本時代》
第七冊 《戰後台灣史》
本書特色
◎前國史館館長張炎憲教授規畫,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協力推動,玉山社編印完成的《典藏台灣史》第七冊。
◎二次大戰結束後,台灣結束日本的殖民統治,國民政府接收台灣,雖然沒有取得國際法上的主權,中華民國就持續實質統治台灣。
◎在此之後,台灣社會在經歷了巨大變化。從威權到民主、農業到工業,這些發展,塑造我們現在的信念與生活,也讓台灣人的主體意識逐漸萌芽。
作者介紹
李筱峰(第一章一到四節)
1952年出生於台南麻豆,台灣史學者、政論家。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著有《台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表》、《台灣革命僧——林秋梧》、《解讀二二八》、《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林茂生、陳炘和他們的時代》、《唐山看台灣——228事件前後中國知識分子的見證》、《台灣近現代史論集》、《台灣人應該認識的蔣介石》、《60分鐘快讀台灣史》、《台灣史100件大事》、《台灣.我的選擇》、《台灣歷史閱覽》、《台灣史101問》、《以地名認識台灣》、《烏鴉不快樂》、《踏過我心坎的人》等書。
薛化元(第一章第五節、二到六章)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政治大學文學院院長、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歷史學系合聘教授、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長、財團法人自由思想學術基金會董事長。專攻台灣史、憲政史、近代思想史,著作有《晚清「中體西用」思想論(1861-1900)(修訂版)》、《民主憲政與民族主義的辯證發展》、《『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戰後台灣歷史閱覽(修訂版)》及《戰後台灣人權發展史(合著)》等書及單篇論文數十種。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國府接管與台灣劇變
第一節・麥帥指令與台灣受降
第二節・七十一天的期待與歡迎
第三節・民心潰散
第四節・二二八事件
第五節・後二二八的經濟情勢
第二章 黨國體制下的台灣政治
第一節・準「遷佔者」體制的形成
第二節・高壓統治與白色恐怖
第三節・「中國神話」的崩解
第四節・強人政治
第五節・《自由中國》與本土反對派菁英
第三章 計畫經濟下的發展
第一節・美援與戰後台灣經濟發展
第二節・土地改革與農村資源汲取
第三節・從進口替代到出口擴張
第四章 從農村社會轉向工業社會
第一節・台灣社會的轉型
第二節・大中國意識下的文化壓制
第三節・社會問題與社會運動
第四節・台灣意識的興起與發展
第五章 民主化與台灣主體的發展
第一節・美麗島事件及其後續
第二節・憲政改革與自由國家
第三節・台獨運動的發展
第四節・經貿發展與產業外移
第五節・台灣主體意識的著重與發展
第六章 台灣與世界
第一節・舊金山、台北和約與台灣歸屬
第二節・中國代表權與聯合國席位
第三節・台美關係
第四節・台日關係
第五節・務實外交與國際社會
參考書目
圖次
序
建構台灣主體性的歷史論述
《典藏台灣史》這一套書的撰寫計畫,是由新台灣和平基金會贊助,在前國史館館長張炎憲教授的主導下推動的。炎憲學長生前一直持續關注推動台灣史普及化工作,更主張由台灣人自己書寫具有台灣主體性觀點的台灣史,因此,在思考這套書的內容時,便希望由台灣史相關領域的研究者執筆,在台灣主體性的前提下,導進晚進的研究成果,促進台灣社會對台灣歷史的瞭解。特別是讀者透過對台灣歷史的認識,可以強化對台灣的認同、提升台灣意識。
根據我的瞭解,他早在2000年之前,就希望可以進行此一奠基在學術研究成果的教育推廣工作。為此,他取得辜寬敏董事長的支持,找了台灣史各個領域的研究者共同推動。但是,炎憲學長所徵詢的台灣史學界的朋友,當時多處於過度動員的狀態,學術研究、教學和社會服務工作都十分吃緊,一時之間無法有成果產出。
2000年政黨輪替之後,炎憲學長擔任國史館館長,不僅公務冗忙,而且致力於體制內對台灣史研究的支持工作,推動民主憲政及二二八事件史料的蒐集、出版,特別是主催二二八事件的責任歸屬研究。而在陳水扁總統的大力支持下,白色恐怖檔案的取得,獲得一定突破的狀況下,又接著進行白色恐怖史料的編纂和研究工作。為此,炎憲學長又積極尋找學術界的朋友共同投入,大家的時間更加吃緊,前述台灣史的普及工作也不得已暫緩下來。
2008年之後,炎憲學長希望透過學術社團和社會支持,推動台灣主體性的歷史研究、推廣工作。因此,他擔任台灣教授協會會長,在重新擔任台灣歷史學會理事長期間,也繼續找台灣史學界的朋友一起投入,並出版了不少成果。而原本未能完成的《典藏台灣史》工作,也在辜寬敏董事長的支持,以及吳榮義董事長協助推動下,再次組成團隊,展開此套書的編纂工作。
炎憲學長生前持續展開此一計畫的規劃、執行工作。而且與團隊朋友們聚會討論這套書的內容,並找陳美蓉協助行政聯繫的工作。四年前張教授赴美國進行口述歷史期間不幸過世時,整套書的構想已經成形。根據炎憲學長的構想,包含第一冊「史前人群與文化」是由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劉益昌教授負責撰稿,而第二冊「台灣原住民史」由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詹素娟教授負責撰稿,第三冊「大航海時代」則由暨南大學歷史系林偉盛教授負責撰稿,第四冊「漢人社會的形成」則是由長榮大學台研所溫振華教授及政治大學台史所的戴寶村教授負責撰稿,第五冊「19世紀強權競逐下的台灣」則是由淡江大學歷史系林呈蓉教授負責撰稿,第六冊「台灣人的日本時代」則是由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何義麟教授以及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的蔡錦堂教授負責撰稿,第七冊「戰後台灣史」炎憲學長除了親自參與撰稿工作,也找我一起參與,同時準備在章節確認完畢後,再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文所的李筱峰教授一同參與撰稿工作。
相較於過去在強人威權體制時期,台灣史被迫成為禁忌,隨著台灣自由化、民主化的改革,經歷抗爭、建立的台灣史終能成為學術領域的學科。但是,過去長期政治禁忌的陰影並未完全散去,歷史工作者對於歷史教育的內涵,距離正常化仍有相當的距離。其中,除了為數可觀不願正視台灣歷史主體性的看法之外,也有的學者試圖在台灣史領域去「政治」,不僅迴避政治轉型之後對過去歷史再評價的工作,有的人更主張歷史教育去「政治史」,不願處理具有現實意義的歷史課題。
不過,如果從歷史學者耳熟能詳的E.H.Carr或是Benedetto Croce對歷史知識的切入,無論是前者的「歷史是歷史家與事實之間不斷交互作用的過程,是現在與過去持續無終止的對話」,或是後者的「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都指出了歷史的一個重要特色:歷史的書寫不可忽視當代價值的重要性。在台灣已經名列自由國家之際,根據自由、民主、法治的價值做出與不民主時代不同的歷史評價,在某種意義上,正是歷史時空特色的體現。另一方面,在民主時代,注意人民生活層面的歷史,或是注重文化史與生活史的面向,也是歷史書寫不可忽視的課題。然而,只強調文化生活而摒棄政治的作法,實際上是不利於歷史脈絡的掌握,也不利於做出歷史的解釋。因為台灣住民所生存、存在的歷史時空的環境,包括在現實的制度規範或是國家運作的狀態,以及台灣與國際、外界互動的情形,透過這樣的歷史脈絡才能有助於了解所謂人民的歷史。
根據炎憲學長構想的全書架構,除了強調台灣主體性的觀點外,台灣與世界的脈動,貫穿了《典藏台灣史》各本的內容,從第一冊「史前人群與文化」直到第七冊「戰後台灣史」。而正視不同時代的政治體制或政策對台灣的影響,也是《典藏台灣史》書寫的特色。
炎憲學長過世後,為了延續他的遺志,各位撰稿教授同意繼續推動此一工作,並在新台灣和平基金會繼續的支持下,而有這套書的完成,並承蒙玉山社的支持使得本書得以陸續順利出版,這是特別必須感謝的。期待這本書的出版,可以促進台灣史研究的普及化與強化社會的台灣意識,也可以告慰炎憲學長在天之靈。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942352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78頁 / 14.8 x 20 x 1.39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三個「軸心國」(德、義、日)掀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到了1942 年8 月非洲阿拉曼之役,英國蒙哥馬利大創德軍,1943 年5 月德軍被英美聯軍逐出非洲;1943 年2 月的史達林格勒之役,德軍向俄軍投降;1943 年7 月,義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倒台;1944 年6月6 日盟軍的諾曼第大登陸之後,英美聯軍與俄軍東西夾擊,迫使德國於1945 年5 月9 日投降。在遠東方面,1942 年8 月中途島之役,美軍大敗日本海軍之後,採「跳島戰略」,硫磺島與琉球之役後,日本更加節節敗退。
1943 年底,當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的敗象已很明顯時,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以及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在埃及的開羅擧行三巨頭會議,討論反攻緬甸及戰後處置日本等問題,會議的新聞公報即所謂「開羅宣言」。其中關於台灣部份,蔣介石要求戰後日本應將台灣「歸還」中華民國。
1945 年4 月25 日起,盟國在美國舊金山召開聯合國國際組織會議,6 月25 日終於通過以中、美、英、蘇之提案為基礎起草的聯合國憲章,聯合國逐漸成型。3 週之後的7 月17 日起,美英蘇三國領袖為重建戰後和平,在德國波茨坦擧行為期二週的會議,會中決定設立五強(中美英法蘇)的外長會議,並對投降後的德國處理問題,以及對奧問題、波蘭問題發表宣言。7 月26 日,中美英三國,以中國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美國總統杜魯門、英國首相邱吉爾的名義於波茨坦發表聲明,(即所謂「波茨坦宣言」,實則並非「宣言」Declaration,只是「公吿」Proclamation),對日本提出最後通牒,促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否則日本將如德國一樣,其本土遭到完全的毀滅。在「波茨坦宣言」中,與台灣間接有關的部份為第八項:「開羅宣言之條款必須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OAGPQ0B.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827182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二水入睡困難改善中醫診所社頭發燙感治療有效中醫診所溪州倦怠、疲勞改善中醫診所
芳苑頭暈治療中醫 和美頭部發麻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治療有成效的員林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埔心憂鬱症看什麼科 花壇失眠治療中醫 和美中醫診所這間很大推,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名間鄉長期頭暈治療中醫 彰化恐慌中醫推薦 治療效果不錯的和美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田中不用安眠藥治療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福興大量出汗治療中醫 最推薦的南投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