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CV155VD5RRV515DV

 

微信視頻號仍在灰度測試階段,不過很多人都對其十分看好,潘亂甚至說:視頻號可能再造微信。11億月活用戶,熟人社交,微信生態……人們有很多看好視頻號的理由。作為消費者與創作者體驗一段時間視頻號後,我的看法是:視頻號是騰訊短視頻距離成功最近的一次,不過要讓短視頻市場從「抖音快手二人轉」變為「快抖微三國殺」,依然存在不小的難度。 視頻動態不行,視頻號能成? 微信此前在短視頻上有諸多嘗試,視頻號前最近的動作是上線視頻動態,目前這一功能還在服役。我朋友圈有超過5000人,但寫作本文時看了一下,使用這個功能的只有3人。可以說視頻動態在事實上是失敗了。為什麼視頻動態不行,視頻號卻被大家如此看好呢?因為定位截然不同。 ... 視頻動態本質是朋友圈的視頻版,每個人都可以創作,創作了只能給朋友圈的人看。朋友圈本身就能分享短視頻,私域短視頻分享場景已經被滿足得很好,視頻動態沒有存在的必要。 視頻號的本質則是基於熟人社交+個性化算法雙重推薦的短視頻平臺,是視頻版的社交媒體,跟視頻動態有兩點核心不同:一個是其分發邏輯結合了熟人社交與智能算法,基於朋友圈卻可以破圈,在行業里,這是前所未有的分發機制。另一個是其消費與創作場景不是熟人創作給熟人看,而是人人創作給人人看,消費視頻的不再是看朋友們的碎碎念,而是發現更大的世界,創作的不再是朋友圈日常炫耀,而是一個積攢粉絲的創作平臺,是「號」。 視頻號是微信對標抖音/快手的短視頻平臺。抖音的slogan是「記錄美好生活」,快手是「看見每一種生活」,視頻號是「記錄真實生活」,定位大體沒什麼區別,只不過創作者與消費者的用戶構成不同,內容調性不同,運營機制不同,分發機制不同而已。快手的標籤是老鐵社區,抖音的標籤是美好生活,視頻號的標籤是社交網絡。 抖音、快手的消費者與創作者都是微信用戶的子集,視頻號要做的是將這些用戶的短視頻消費與創作場景往微信里導入。以前微信試過嗎?試過,但不徹底。騰訊在短視頻上栽過多次跟頭,但大多數跟頭跟微信沒什麼關係。微信一直「欲做還羞」,雖然有視頻動態這樣的嘗試,然而在短視頻平臺上一直沒有真正動起來,頂多是給微視開放「限時推廣」連結。視頻號是微信在短視頻平臺上第一次動真格,與朋友圈關係鏈徹底打通,同時徹底擁抱算法,這構成了視頻號的核心競爭力。 視頻號核心競爭力是分發機制 視頻號是對標抖音、快手的短視頻平臺,但絕對不會沿用抖音或者快手的打法——微視是這樣做的,兜兜轉轉,效果不是很理想。視頻號被看好的原因,正是因為其採取了獨特的分發邏輯。視頻號的內容傳播鏈路突破了朋友圈,打通N度人脈,實現了公開傳播,本質上是基於熟人社交+算法的推薦機制,有點像Facebook。 媒體變革的核心不是內容形式,而是分發邏輯。網際網路媒體取代紙質和廣播媒體不是因為內容的數字化,而是基於數字化技術的分發機制。門戶讓內容免費,搜索讓用戶從海量免費內容檢索到自己需要的。基於人與人follow關係的微博式推薦本質則是關注流,你關注感興趣的帳號進而得到感興趣的內容,這是第一代社交媒體,公眾號跟微博是一類的,只不過承載內容不同。關注流後千人千面的算法推薦,讓用戶看到「可能感興趣」的內容,成就了字節跳動這一新巨頭。接下來,基於熟人社交+算法推薦的分發模式有望成就新的內容平臺。 千人千面的算法推薦不是今日頭條首創的,國內最先做的是一點資訊。早在2016年,時任一點資訊董事長的劉爽就曾自我剖析過算法推薦的缺陷,信息繭房的問題大家都知道,算法推薦還有一個缺陷是「基於海量點擊的算法推薦帶來的閱讀和視野的狹窄和偏見。」 什麼意思呢?個性化算法的基礎邏輯是,如果一篇文章被點擊的越多就表明它更受歡迎,基於此它更應該被推薦給你。微信公眾平臺上能形成10萬+的閱讀就算不錯了,而個性化資訊平臺上動輒出現100萬+閱讀的內容,就是因為後者採取了基於閱讀效果的個性化推薦技術。個性化閱讀很容易形成閱讀量的「馬太效應」,強者恆強,弱者越弱,說白了,就是強化頂部閱讀,弱化長尾閱讀,然而這顯然違背了個性化閱讀的初衷。 在劉爽看來,這個推薦邏輯導致的後果是,「算法推薦的是大眾,甚至是庸眾一致叫好的高點擊作品,但不一定是用戶所在的那一個圈層所高度認可的。」不同圈層有著不同的偏好,比如中產階級、90後、網際網路圈、媽媽圈,大家都有自己的閱讀偏好。大眾喜歡的不一定是你我喜歡的,很多人喜歡雞湯、咪蒙、八卦,但也有很多人不喜歡。如果基於此進行推薦,等於讓每個人的閱讀趣味被迫隨大流。 視頻號恰好能夠做到,在利用算法實現個性化推薦來提高內容流通效率的同時,確保特定圈層口味的一致性,閱讀趣味與視野不隨大流,簡單地說就是你朋友圈的人群構成會很大程度決定你看到什麼。很多人吐槽視頻號打開都是「老男人」,不是因為視頻號上老男人扎堆,而是因為自己朋友圈老男人多,這些人應該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太老了? 用社交推薦彌補算法推薦的不足,已被各個平臺重視,字節跳動每個產品都在強化社交,甚至嘗試去做熟人社交,是因為社交可以彌補算法缺陷。快手不懼來勢洶洶的抖音呈現出強大的後勁,是因為老鐵文化。B站、知乎和豆瓣等平臺呈現出各自活力,都是因為有獨特的社區屬性,他們都聚集了一群人,有了人與人的關係。 ... 短視頻平臺都想要強化社交,但顯而易見的是,熟人社交是微信獨有的能力,別的平臺複製的機率是0。基於熟人社交的算法推薦將是視頻號的核心競爭力。如果視頻號成功,微信再將類似的分發邏輯延展到直播、圖文和短內容等領域,理論上都可以成功。字節跳動從今日頭條延展到抖音等平臺的核心主線是「千人千面」的分發算法;騰訊從遊戲開始步步為營構建龐大的泛娛樂帝國,核心主線是社交關係鏈。算法與社交合二為一,騰訊就可以真正意義上再造一個內容生態,而視頻號只是開始。 為何視頻號上「老男人扎堆」? 在各個微信群觀察了一下,現在對視頻號的評價呈現出兩級分化的現象。很多人對視頻號都表示看好,特別是自媒體等創作者,抱著先玩起來的心態積極去摸索,去攫取早期紅利。不過關於視頻號的槽點也很多:消費者吐槽較多的是視頻號內容營銷號太多,油膩中年大叔或者阿姨不厭其煩地在上面打雞血、講道理、談觀點成了風景線,有網友如此反饋:「都惦記從這上頭賺錢,就不好看了」。創作者吐槽視頻號算法讓人捉摸不定,抖音、快手上的「搬運工」內容動輒數千贊,在視頻號上獨家原創的內容流量卻微乎其微,有的創作者最初視頻流量大,後來直線下滑…… ... 出現這樣的現象都可以解釋,甚至可以說是視頻號當前發展階段的一種必然。 張小龍在2020年微信公開課上反思微信有兩個失誤:「一個失誤是公眾平臺在很長時間裡只有PCWeb版,這限制了內容創作者的範圍;另一個失誤則是公眾平臺原本想取代簡訊成為一種連接品牌和訂閱用戶的群發工具,並且有效地避免垃圾簡訊。群發的內容並不是重點,應該是各種各樣的形式的內容都是可以的,如文字,圖片,視頻等。但我們一不小心把它做成了文章作為內容的載體,使得其他的短內容的形式沒有呈現出來,那使得我們在短內容方面有一定的缺失。這也是為什麼之前我說,公眾號本身並不是為媒體準備的這樣一個原因。」 張小龍反思這兩個失誤的結論是:微信要發力短內容。視頻號是微信發力短內容的結果。公眾號長、視頻號短,視頻號很大程度擴寬用戶在微信的內容消費場景。同時,視頻號讓很多不善於或者不願意寫長文的創作者可以參與進來,比如明星,很少有明星開通公眾號,開通了也很難持續更新,視頻號理論上可以,現在舒淇、楊冪和迪麗熱巴等明星已經進來了。 ... 公眾號當初無心插柳柳成蔭,成了媒體平臺,也重塑了中文網際網路內容生態,截至目前依然是最核心的新媒體內容平臺。視頻號也可能會經歷類似的成長路徑。視頻號官方介紹自稱「是一個人人皆可記錄和創作的內容平臺,也是一個了解他人、了解世界的窗口。微信視頻號、記錄真實生活、歡迎每一個愛表達的你。」 不過到目前為止,視頻號里真正記錄生活的內容占比特別小,更多是PGC即明星、網紅、達人、自媒體、微商等創作的內容,知識類的、技能類的、觀點類的……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現在玩兒視頻號的大都是帶有功利性目的的,專業內容創作者更有動力去做一個平臺最初吃螃蟹的人,雖然視頻號暫時難以變現,但大家都盯著其中的粉絲紅利,去博一個未來。 ... 視頻號的人人創作階段不會這麼快到來。快手是真正從「人人記錄生活」起家的,現在依然呈現出濃厚的土味,但快手崛起的背景是低線市場缺乏對應的內容消費與創作平臺。在成熟的內容市場,強運營是標配。抖音最初是少部分創作內容給所有人看,最後才進化到人人創作。微博先發力的是明星名人,在發現這些大V的內容供給能力無法滿足消費者內容需求時,才將重點放在了垂直領域的腰部創作者以及長尾創作者身上,形成PUGC的創作氛圍。 視頻號在創作者引入上採取了類似的先抓頭部的模式,明星入駐明顯是運營的痕跡(迪麗熱巴甚至直言不諱是「交作業」,更新一次就沒動靜了。)一般人申請成為視頻號內測者要在郵件中註明在別的平臺的粉絲數,這體現出視頻號初期重視頭部創作者。視頻號的創作者是被局限在少數領域的,內容供給側要跟上還得要一段時間。長期來看視頻號要做一個人人創作的類似於抖音/快手的平臺很難,對於普通用戶來說,抖音/快手記錄生活已經成了習慣,微信很難改變這樣的習慣,微信視頻號最終可能會進化成一個頭部/腰部用戶創作內容的平臺,就像微博一樣,「記錄真實生活」的職責將是朋友圈承擔。 ... 對於創作者來說,則要接受視頻號的波動,視頻號的推薦算法正在被調教中,只有足夠的內容與消費行為數據算法才會表現更好。微信是個性化算法與熟人社交結合的唯一玩家,需要一段時間去摸索適合平臺的分發機制。 視頻號與公眾號融而不合 視頻號可以給公眾號文章導流,一些嘗試視頻號的自媒體相信視頻號終將跟公眾號全面打通。長期來看,視頻號一定會跟微信生態逐步打通,不過最終會是一種融而不合的狀態,就像小程序、公眾號間現在的關係一樣:雖然有打通,卻有一定的隔離。 為什麼在信息流上,微信一直淺嘗輒止?「看一看」是微信在算法推薦領域最激進的一次探索,效果不錯,但其只是公眾號內容生態的一個補充,沒有去顛覆公眾號已有分發邏輯與內容生態。如果在公眾號生態內太強化算法推薦,就會改變原有的內容生態體系,這對耗費數年時間積攢粉絲的先行創作者不公平不說,將毀滅公眾號「去中心化」這一核心根基。 ... 正是因為此,視頻號要單幹,而不是基於公眾號來做。視頻號從0到1地重建一套分發機制,重建一套粉絲訂閱體系,重建一個與公眾號平行(但不互相隔離)的內容生態。公眾號原來的利益格局可能會被影響,卻不會被破壞——這是今日頭條等算法類平臺被詬病的問題,創作者在平臺經營幾年好不容易積攢了百萬粉絲,卻可能會在一夜之間被平臺用算法「扶持」的新帳號趕超,這樣的做法長期來看會傷害平臺的內容生態,從單獨做一個內容生態體系,可以看出微信一貫的克制,也可以看出微信維護公眾號去中心化生態的決心。 公眾號與視頻號創作者很可能會是兩撥人,抖音/快手玩兒得好的往往玩不好公眾號,公眾號上的大V在短視頻平臺上做得好的很少。公眾號是長內容、視頻號是短內容,做得好長內容的往往做不好短內容,能碼字又能在鏡頭前表現好的創作者也很少。(直播和短視頻也是兩撥人)。因此,視頻號最大的贏家很可能是公眾號外的創作者,這是一個全新的生態。 對於紮根公眾號的自媒體來說,微信視頻號可能是上短視頻這趟列車的最後機會,但最終能夠分到蛋糕的一定只有一小波人。相對於抖音、快手而言,視頻號基於熟人社交圈層傳播的特性,意味著其有更加精準的圈層影響力,就像朋友圈一樣直接影響B端,基於此視頻號是to B端自媒體做短視頻的一個重要機會,這是視頻號上「中年男人」變多的原因之一。我建議自媒體朋友可以嘗試,不過要做自己擅長的內容,而且要適可而止。 對於公眾號自媒體來說,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視頻化機會是長視頻——B站有一波科技財經UP主火起來了,如「老蔣巨靠譜」、「巫師財經」、「半佛仙人」等等,均屬於知識類UP主,他們將長文章的信息轉化成幾十分鐘的長視頻,被B站用戶刷著彈幕觀看學習,這些UP主的核心競爭力都是內容本身,比如「老蔣巨靠譜」曾經是虎嗅編輯,寫長文出身;再比如「半佛仙人」在公眾號上做得很好,後來才做UP主。在B站強化知識內容長視頻的同時,知乎在2020年也將視頻化作為重點,這些都是公眾號自媒體的機會,甚至比視頻號更值得關注。 ... 總結一下: 視頻號是騰訊短視頻距離成功最近的一次,雖然短期內將充滿槽點,但基於獨特的熟人社交圈層推薦機制,騰訊大機率會贏得很漂亮,雖然一定會打得艱難。

 

 

內容簡介

 

從明信片理解台日關係最重要的關鍵半世紀!
從《馬關條約》到日本戰敗的「半個世紀」,幾乎與大日本帝國是同一時間。因此,不提台灣,日本的近現代史就不完整。這「半個世紀」對於理解台灣近代史也是至關重要!──二松啟紀
 

專業推薦
陳柔縉 作家/廖怡錚 作家、譯者/蔡錦堂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退休教授(依姓氏筆畫排序)

用圖像說故事,往往會比純粹的文字描述更加深入人心。現代人對於「明信片」的理解,不外乎是風景名勝、插畫宣傳等內容。然而,翻開本書,將會發現,原來透過一張扁平的明信片,或許就能洋洋灑灑地述說出隱藏在時代下的小故事,甚至是提出不同角度的歷史解釋。
在寫成拙作之前,我也是先被日治時期報章雜誌中的圖像所吸引,才注意到「女給」這項職業;後來完成的譯書,也大多是以圖像說故事的主題。我相信即便是簡單且平面的圖像,也一定存在著不可估量的深度與厚度,加上每個人的著眼點不同,注意到的細節也會有所差異,這就是圖像史料的有趣之處。
本書作者細膩地抽絲剝繭,將收藏在圖像明信片中細膩且零碎的訊息,重新放回「大日本帝國形象」的歷史脈絡之中:例如大正時期的圖像明信片富含國際性的色彩;民間發行的明信片為了迎合人們「想看」的欲望,題材多元豐富且刺激寫實;昭和初期,則逐漸轉為帶有「強迫性」的媒介,成為「希望讓人們看到」的內容,這些細膩的變化,都與時代背景環環相扣。當然,誠如作者所述,這些明信片,究竟是日本帝國的「自畫像」,抑或是想像出的「幻影」,便待讀者的細細品味與琢磨,這將是閱讀本書最大的樂趣!──廖怡錚 《女給時代》作者、《資生堂的文化裝置》譯者

大日本帝國到底是什麼樣的國家?
因為外交與產業、民俗、擴大版圖的無數戰爭。
一再擴張的結果,終於導致崩潰瓦解。
從世界級的圖畫明信片收藏家拉布納夫婦的收藏中,
挑選出390張圖畫明信片,從「空間」與「時間」立體視角理解大日本帝國的興衰。

 

以明信片為媒介
明信片是能讓我們看到陌生土地風景的媒介,種種的資訊、情報濃縮在一張小小的紙片上,當它老舊時,就成為我們通往過去的一扇門。本書以老明信片為媒介,重新理解過去,讓它成為歷史的教材之一。時間段限從甲午戰爭開始的一八九四年到太平洋戰爭結束的一九四五年,約半個多世紀的時間為對象,敘述大日本帝國在這段時間內一再擴張,導致崩潰、瓦解的過程。以圖畫明信片為路標,從「空間」(土地)與「時間」兩方面,完整地體驗那一段歷史,就是本書的目標。
明信片的流行,與郵政制度的發達、印刷技術的普及有很大的關係。全國統一郵費派送郵件的服務,再加上各地大小印刷工廠也能夠大量印製色彩豐富又便宜的明信片了,遇到事時,就可以向全國各地乃至於全世界發出消息。日本也在一九○○年十月十日實施(舊)郵政法,允許使用私人印製的圖畫明信片,因此揭開了明信片時代的序幕。
就二十世紀初的媒介而言,毫無疑問的,報紙是大眾傳媒的主角。對此,相對宣傳範圍較小的明信片,成為補足報紙報導的配角。當大的報紙刊登新聞時,小的圖畫明信片就會隨之響應。那樣的圖畫明信片也和報紙一樣,成為是官方管理的對象。在檢審制度下,被允許表現到何種程度呢?發行者在拿捏「表現的自由」與「表現的約制」中,建立商業的行為,可以說是把個人攝影的照片或個人創作的圖片,發展成根本上性質不同的存在。

日俄戰爭是日本圖畫明信片興起主因
日俄戰爭是明信片成為媒介的一大轉機。日俄戰爭是日本舉國總動員的戰爭,處處影響了日本國民的生活,成為日本國民最關心的事。從開戰起,以出征士兵為對象的慰問用明信片的需求量就快速增加,日本郵政省於是決定發行紀念圖畫明信片,一九○四(明治三十七)年九月五日開始發行第一次的戰爭紀念圖畫明信片(一套六張),並在隔年以前發行四次,戰爭結束後的一九○六(明治三十九)年的五月六日發行第五次紀念明信片(一套三張),慶祝戰爭獲勝。另外,趁著勝戰的熱潮,郵政省又發行了紀念凱旋的明信片。明信片從此熱賣,甚至造成排隊購置的長龍隊伍中發生死亡與受傷的事件。
搭上官方印製紀念明信片大受歡迎的順風車,民間企業與報社也大量印製明信片。日本軍在戰場上取得優勢的戰鬥場面,與俄羅斯士兵為主角的諷刺漫畫,出現在明信片上。日本軍的對手是世界最強的俄羅斯軍。那樣的明信片緩和日本國民對戰爭的不安感,也試圖激勵國民的戰爭意識。透過明信片,讓國民看到了國民想看的「戰爭」。很多時候,明信片繼報紙的報導之後,在兼報導戰勝資訊的情況下出售,但有時也和報紙的報導一樣,以同等速度同時發行。

多元性且國際化的大正時期
明治維新以來,走上富國強兵之路的「大日本帝國」,在經過日清、日俄戰爭後,英姿颯爽地站上了世界的前舞臺,而且領土的版圖也不限於只有日本列島。從佔領台灣起,日本的版圖涵蓋了南庫頁島、關東州、朝鮮、南洋群島及其周圍地域,儼然是一個大帝國。日本人在尋求新天地的過程中,一再進行經濟入侵,活動範圍擴及滿洲(現在的中國東北地方)、俄羅斯沿海地區。日本人所到之地一定有圖畫明信片。為了各式各樣的目,包括台灣總督府、朝鮮總督府、庫頁廳(日文稱為樺太廳)等國家統治機關,及報社、民間企業、民間團體、照相館等建築的模樣被製作成圖畫明信片,甚至也有新聞報導、宣傳、觀光等目的的圖畫明信片。
「大日本帝國」的明信片的舞臺雖然是日本(內地),但是出現在明信片上的人物卻未必是日本人。日本的海外殖民地(外地),從亞熱帶的台灣到亞寒帶的南庫頁島,包含了各式各樣的自然與文化、風俗,生活在那裡的人是日本人以外的民族。從充滿異國風情的景色,到台灣的原住民、北方的當地土著、朝鮮人等等,也成為圖畫明信片裡的景物,並且強調了那些地方與民族的未開發、不文明與封建性。那樣的明信片裡,處處可見統治者為了固定統治與從屬關係的用心。但是,大多數人購買那些明信片,卻是基於單純的好奇心,那樣的明信片不是很能讓人感受到帝國的多民族、多文化的一面嗎?
隨著日本經濟的擴大,大正時期陸續有企業前進海外,以世界地圖為背景來介紹自家產品與公司的風格,成為固定的模式。以廣告圖畫明信片來說,因為是小投資而能得到莫大宣傳效果的方式,所以有很多優秀的設計。企業只要支付郵資,就可以把廣告圖畫明信片發送到客戶手上,若是收藏家喜歡的作品,更有助於商品的形象戰略。其中,當時創業不久的飲料「可爾必思」特別值得一提。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以住在因為戰爭而受到重創的德國、法國、義大利地方的畫家為對象,發出獎金徵求「『可爾必思』廣告用海報及圖案」的作品,然後把得獎作品與佳作製作成圖畫明信片,進行介紹。這個成為橫跨日本與世界的廣告宣傳,大規模地傳遞了信息。大正時期的圖畫明信片多元而且國際色彩豐富。

帝國擴大與縮小的影像
從大正末期到昭和初期,日本的圖畫明信片迎來了成熟期。由於照相機與印刷機的普及,圖畫明信片被大量發行到可以粗製濫造來形容。如果有預期的購買者,即使是情色與怪誕的圖畫,也會有人印製、出版。照片與圖案無法期待能夠賣得好。必須讓把明信片拿在手的人有「想買這張明信片」的衝動。試著把流行與世態交織在一起的同時,就算想用強烈的方式來表現,挑戰世俗的容忍程度,也必須在容許的範圍內表現。圖畫明信片和報紙、雜誌、書籍不一樣,是小投資也可能發行的事業。而且,圖畫明信片的形狀是已定的,容易印刷,方便流通,是只要一張受歡迎,就可以獲得很多利益的東西。
但是,官方有審查圖畫明信片的機關,過分驚世駭俗的內容雖然容易銷售,被審查機關查禁的危險性也很高。不過,因為發行圖畫明信片不須要太大的投資錢,被查禁的損失相對的也比較小。和必須有巨大的輪轉印刷機器與大量工作人員的報紙發行不同,自己就是發行人的自主控管輕鬆多了。所以屬於驚世駭俗表現(大多是情色與怪誕)的作品,也會出現在市面上。瞬間出版,鑽官方耳目的漏洞,短暫的在市面上出現,快速地流入購買者手中,賺到錢後就立刻從市場上消失。從這一點來看,圖畫明信片可以說是神出鬼沒的一種媒介。
明信片承擔了災難報導的部分任務,也讓人看到了昭和初期的變化。不知道是審查制度的關係,還是發行者自我約束的結果,圖畫明信片的多元性明顯在消失中。明信片描繪的不再是人們想看的影像,而是想讓人們看的影像,成為某個地方有強迫性的媒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軍方發行的明信片。以九一八事變為契機,軍方傾力製作明信片,想要藉此喚起日本國民的輿論。在陸軍大臣署名與畫押的謝函上,加入並介紹了九一八事變發生的原由與其背景關係地圖,還仔細介紹了各式各樣的禮品。軍方未必有足夠的強大力量,但若能得到輿論的支持,就有能夠獨斷獨裁的可能性。地方的師團與連隊也製作了宣傳九一八事變成果的圖畫明信片,提出「滿蒙特殊權益」的危機。明信片的國際色彩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偏狹的民主主義的氛圍;曾經有的魅力折損,變成單純的宣傳小道具。隨著「大日本帝國」版圖的擴大,明信片描繪的影像世界反而縮小,做為媒介的魅力也逐漸褪色。

是自畫像還是幻像?
描繪中日戰爭時日本軍的「勝利」與「突破」的明信片被一再發行。拉起太平洋戰爭序幕的突擊珍珠港與入侵新加坡行動的成功,太平洋上出現了「大東亞共榮圈」。從日本列島開始到台灣、南庫頁島、朝鮮、滿洲插上了紅太陽的日本旗幟,同樣的旗幟也在香港、新加坡、菲律賓、緬甸等亞洲各地飄揚。這是「大日本帝國」的終極版。但是,占領地上抗日武裝勢力一再出擊,與其說「大東亞共榮圈」被太陽旗染成一片通紅,說「大東亞共榮圈」上分布著紅色斑點,似乎更為接近實態。
明信片所呈現的世界只是影像,就算其內容是從某個時代切取下來的片段「事實」,其中偶而也會出現虛假的演出,而且照片與圖畫的說明也未必正確。那是是發行者「想讓人看」的畫面與購買者「想看」的畫面的重疊影像,再加上審查者約制,所創造出來的世界。在此基礎上,明信片靠著郵政以人傳人的散佈方式,發揮了做為一種大眾媒介的機能。不過,還是存在著很多圖畫明信片沒有描繪到的世界,例如因為軍方勢力抬頭而釀成的五一五事件與二二六事件,這些都是明信片所未觸及的事件。朝鮮的三一獨立運動也同樣沒有在圖畫明信片上留下痕跡。但儘管如此,明信片仍然是要捕捉「大日本帝國」的一個斷面時的重要資料。本書想在留意那樣特性的同時,解讀同一個時代的人們眼中的「大日本帝國」的影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二松啟紀
一九六九年出生於京都。同志社大學大學院學業(社會福祉學碩士)。京都新聞記者。二○一六年四月起擔任立命館BKC社系研究機構社會系統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因為接觸到戰後留在中國的日本女性,以此為契機,自二○○三年起以滿蒙開拓團和戰後問題為主題,持續進行採訪活動。著有《移民們的「滿洲」──滿蒙開拓團的虛與實》、《被撕裂的大地──京都滿洲開拓民沒有記錄的歷史》,合著《乳癌的腳步──五十個餘生的故事》等。

譯者簡介

郭清華
淡江大學東方語文學系畢業。第一份工作就是出版社的日文翻譯,一直沒有離開翻譯的崗位。譯有《我愛廚房》、《殺人人形館》、《殺人黑貓館》、《北方夕鶴2/3殺人》、《魔神的遊戲》、《深泥丘奇談》,以及《從神話到歷史》、《絢爛的世界帝國》、《疾馳的草原征服者》、《日中關係1500年》等歷史書籍。
 

目錄

給台灣讀者的序
日本第一高山與日本最南端的海角/吉田初三郎描繪的台灣/帝國第八號的地方

序章  圖畫明信片與「大日本帝國」的影像
以明信片為媒介/日俄戰爭與日本/多元性而國際色彩豐富的大正時期/帝國擴大與縮小的影像/是自畫像還是幻影?

第一章  崛起的島國──從八國聯軍到日俄戰爭
八國聯軍與歐美列強/八國聯軍後的滿洲與朝鮮/日本是「小國」還是「大國」?/日俄戰爭爆發/必要的求神與借款/畫出來的戰場「實況」/旅順的日俄攻防/奉天會戰與對馬海峽海戰/在戰勝中沸騰的日本人與三越/羅斯福與《樸茨茅斯和約》/俄兵俘虜收容所與「MATSUYAMA」/英日同盟的收穫/黃禍論與舊金山大地震/被稱為第二黑船的「白船」

第二章  擴充帝國的版圖──台灣、庫頁島、朝鮮
第一個海外殖民地台灣/台灣的東西分割/理蕃政策的「近代化」與「皇民化」/來自台灣的內地觀光團/台灣的砂糖與香蕉/成為磐石的台灣統治/地獄之島「薩哈林」的未來/北緯五十度的國境線/庫頁島發展的象徵/與內地連結的最北之島/庫頁島的北方土著/內地與庫頁島間的電話開通/從行啟韓國到合併韓國/新日本與舊朝鮮/朝鮮航線與朝鮮博覽會/朝鮮總督府的宣傳媒體/三中井緊追三越

第三章  遠東的霸主──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出兵西伯利亞
從上一次大戰得到的教訓/短期戰爭與預測到的世界大戰/青島攻略戰的光與影/從德國看日本/戰爭的偶像們/日本艦隊的地中海任務/被視為戰犯的U型潛艇/世界大戰中的俘虜收容所/南洋稀客與日本觀光/從「黑暗的南洋」到「寶島」/最靠近的歐洲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兵西伯利亞戰場/日本人被大量屠殺的廟街事件/救濟波蘭孤兒/出兵招來俄羅斯難民

第四章  近代日本的可能性──產業發展與富裕
人車鐵路與溫泉旅行/國際電信的一大轉變/煉鐵廠的黑煙與舒適的煤礦區/日本東北大飢荒與孤兒們/與痲瘋病患相關的隔離與隱匿/展翅飛向世界的加古川大企業/「三越」揭開消費世界的序幕/天皇墜下與東京大正博覽會/釀造界的革新與品牌/世界大戰與地震災難與「可爾必思」/航向世界的日本海運公司/來自移民南美巴西的問候/運動國家交流的源流/帶動家電風潮的電風扇

第五章  有破綻的繁榮──關東大地震的「前」與「後」
第一屆人口普查與多民族國家/平和紀念博覽會與邁向文化大國/皇太子裕仁親王訪問歐洲/東京的地標「淺草十二階」/摧毀首都圈的大地震/被服廠遺址慘劇、吉原的悲劇/避難災民與皇室的一體感──「天幕村」/把地震的災難訊息散播到日本國內外/掩蓋震災的皇室婚禮/展現復興的「新東京」/「大正十六年」與「昭和三年」/日本第一條地下鐵開業/讓東京奧運成為震災後的復興象徵

第六章  兩個帝國──滿蒙特殊權益與滿洲的軌跡
從舊俄羅斯走向新日本/滿洲大豆與山東移民/日本的大陸都市「大連」/張作霖與滿洲某重大事件/從柳條湖事件到九一八事變/光榮的孤立與李頓調查團/芝加哥萬國博覽會的「滿鐵館」/滿鐵康采恩的出現/高速招牌列車「亞細亞」號/俄羅斯人的城市「哈爾賓」/哈爾賓的白系俄羅斯人辦事處/偽裝的帝國/加強日滿一體化/笑容滿面的滿洲移民/有兩張「臉」的滿洲航空/兩次「建國十周年」

第七章  戰爭?和平?──名叫「昭和」的鐘擺
日俄戰爭的殘像/做為聖地的「旅順」/突飛猛進的大阪與京都的地下鐵/被創造出來的英雄「三勇士」/成為代理戰爭的奧運/嘲笑關東防空洞演習的評論家/防空演習大事化/來自紐約的人形使節/奧運與萬國博覽會吸引了觀光客/親美與親德混合的「大每博覽會樂園」/被納粹吸引的日本人/「反共」與治安維持法/「阪神大水災」成為戰前最後的災害報導/因為戰爭而富裕,因為裁軍而不安的舞鶴

第八章  欺瞞與虛榮──中日戰爭與太平洋戰爭
從盧溝橋事件到第二次上海事變/服務士兵的從軍看護婦/情報控制下的中日戰爭/「南京入城」的快報/畫家對戰爭的協助「彩管報國」/戰時的女性是「後方的力量」/空襲與防空展/日德義三國防共協定與打擊惡魔/援蔣路線與日德義三國同盟/不真實的「大東亞共榮圈」/小心家中有間諜/美國眼中的JAP/因為金屬回收而消失的風景/日本最後的空襲之地

補章  從拉布納夫婦的收藏看到的「大日本帝國」
拉布納夫婦與京都/收藏圖畫明信片的世界與迷人之處/被描繪的「大日本帝國」印象

後記
參考書目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447276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488頁 / 22 x 17 x 1.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 本書分類:> >
  • 本書分類:> > >
  • 本書分類:> >

書籍延伸內容

影片介紹

@影片提供:麥田出版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BJQx3nd.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847001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大葉大學附近推薦心臟無力感治療中醫和美壓力大中醫推薦田尾手抖改善中醫診所
建國科大附近推薦睡眠品質變差治療中醫 北斗無法進行中高強度運動中醫推薦 把脈超神的南投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信義鄉頭痛中醫推薦 草屯憂鬱症治療中醫 Dcard推薦的草屯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花壇容易冒汗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和美情緒緊張改善中醫診所 溪湖中醫診所這間很大推,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伸港腎臟功能異常看什麼科 埔鹽憂鬱看什麼科 Dcard推薦的溪湖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趁早剁手下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